“梅姑娘”明日上岗 今年她可能“出镜”少但“戏份”重
“梅姑娘”明日上岗 今年她可能“出镜”少但“戏份”重
“梅姑娘”明日上岗 今年她可能“出镜”少但“戏份”重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(jìzhě) 王柯宇
“梅姑娘”准时上岗。6月6日,浙江省气象台官宣(guānxuān),我省(wǒshěng)将于6月7日正式入梅。随着(suízhe)湿哒哒的梅雨天到来,阵雨、雷雨、局部暴雨将在各地轮番上演。
今年的“梅姑娘”有什么特点?随着全球天气系统愈发复杂,在持续一个月的梅雨季(méiyǔjì)后,我们又会面临(miànlín)怎样一个盛夏?
浙江常年入梅时间(shíjiān)是(shì)6月8日。从时间上看,今年的“梅姑娘”来得很准时。
“主导(zhǔdǎo)梅雨天气形势的是副热带高压(gāoyā)和北方冷空气,这一南一北两大天气系统。”浙江省气候(qìhòu)中心高级工程师雷媛表示,当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稳定在北纬18°至23°区间,持续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(yǔ)南下冷空气交汇,典型的梅雨天气就此形成。
相比去年的“暴力梅”导致杭州部分地方雨量破纪录(pòjìlù),今年的梅雨季有什么(shénme)特点?雷媛(léiyuàn)预计,今年梅雨量总体较常年或将偏少,出现“少梅”的可能性很大。
非典型梅雨季,一个重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(gāoyā)的(de)不稳定。“今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不是偏东,就是偏北,水汽条件也不充分。尤其是到6月下旬,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,导致(dǎozhì)影响我国的主降雨带偏北,长江流域以北地区(dìqū)可能会出现多雨现象。”雷媛说。
不过(bùguò),值得注意的(de)是(shì),今年浙江仍有明显降水集中期,不能掉以轻心。据省气象台预计,6月11日前,降水时间长、短时雨强(qiáng)较强,其中浙中北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、个别大暴雨,浙南地区有分散性短时暴雨。
杭州市气象台预计(yùjì),6月7日-13日,杭州多为降雨天气,其中7日-10日有大雨部分暴雨(bàoyǔ)。雨水天,最高气温也将逐渐回落,6月9日起将重回“2”字头。气温虽降,但空气(kōngqì)湿度较大。
浙江是典型的(de)受梅雨影响的省份之一(zhīyī),梅雨占全年降水比例超(chāo)六成,梅雨量的多少也往往直接影响当年的旱涝情况。一旦出现极端性降水或者“少梅”等现象,对农业的压力不小。
“相较于(yú)集中降水,我更担心干旱(gānhàn)对农作物的影响。”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周伟军说,以杭州为例,今年以来,雨水总体偏少。
“春旱不算旱,夏旱丢一半。”周伟军表示,眼下是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农作物的(de)播种出苗、生长季节,如果梅雨季出现“少梅”情况(qíngkuàng),再和伏旱连在一起,可能(kěnéng)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。他建议,农户近期要因时制宜,并提前做好农田的水分管理,保持沟渠(gōuqú)畅通。
通常,浙江在梅雨季结束(jiéshù)后,就会和高温天气“无缝衔接”。
今夏形势(xíngshì)如何?“从目前看,未来三个月天气情况(tiānqìqíngkuàng)较复杂,不确定性很大。”雷媛坦言,这样的不确定性,与(yǔ)赤道中、东部太平洋的海温息息相关。
今年初,赤道(chìdào)中、东部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(piāndī),出现了短暂的拉尼娜状态。而(ér)随着拉尼娜影响减弱,海温逐步回归正常状态。“但接下来,海温如何演变,到底是(shì)偏暖还是偏冷,各大气象机构仍存在较大分歧。”雷媛表示(biǎoshì),这给判断未来(wèilái)天气走势带来了难度。比如,一旦海温偏冷,可能使台风路径更容易往华东沿海一带靠近,给我省带来更大影响。
不过,有一点可以确定的(de)是(shì),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,今夏的“烤验”注定(zhùdìng)不会少。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《2024年(nián)全球气候状况》报告,2024年是175年观测记录中最热的一年。全球变暖趋势加剧,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、频率更高的特点。
省气候中心预测,今夏我省干旱、洪涝(hónglào)、台风并存。其中,盛夏将有(yǒu)较强高温热浪,高温日数偏多或明显偏多,会出现40-42℃的极端高温天气(tiānqì),有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的可能性。
“今夏极端(jíduān)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多发,气象灾害偏重,各(gè)地各部门需提前防范,做好准备。”雷媛说。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(jìzhě) 王柯宇
“梅姑娘”准时上岗。6月6日,浙江省气象台官宣(guānxuān),我省(wǒshěng)将于6月7日正式入梅。随着(suízhe)湿哒哒的梅雨天到来,阵雨、雷雨、局部暴雨将在各地轮番上演。
今年的“梅姑娘”有什么特点?随着全球天气系统愈发复杂,在持续一个月的梅雨季(méiyǔjì)后,我们又会面临(miànlín)怎样一个盛夏?
浙江常年入梅时间(shíjiān)是(shì)6月8日。从时间上看,今年的“梅姑娘”来得很准时。
“主导(zhǔdǎo)梅雨天气形势的是副热带高压(gāoyā)和北方冷空气,这一南一北两大天气系统。”浙江省气候(qìhòu)中心高级工程师雷媛表示,当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稳定在北纬18°至23°区间,持续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(yǔ)南下冷空气交汇,典型的梅雨天气就此形成。
相比去年的“暴力梅”导致杭州部分地方雨量破纪录(pòjìlù),今年的梅雨季有什么(shénme)特点?雷媛(léiyuàn)预计,今年梅雨量总体较常年或将偏少,出现“少梅”的可能性很大。
非典型梅雨季,一个重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(gāoyā)的(de)不稳定。“今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不是偏东,就是偏北,水汽条件也不充分。尤其是到6月下旬,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,导致(dǎozhì)影响我国的主降雨带偏北,长江流域以北地区(dìqū)可能会出现多雨现象。”雷媛说。
不过(bùguò),值得注意的(de)是(shì),今年浙江仍有明显降水集中期,不能掉以轻心。据省气象台预计,6月11日前,降水时间长、短时雨强(qiáng)较强,其中浙中北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、个别大暴雨,浙南地区有分散性短时暴雨。
杭州市气象台预计(yùjì),6月7日-13日,杭州多为降雨天气,其中7日-10日有大雨部分暴雨(bàoyǔ)。雨水天,最高气温也将逐渐回落,6月9日起将重回“2”字头。气温虽降,但空气(kōngqì)湿度较大。
浙江是典型的(de)受梅雨影响的省份之一(zhīyī),梅雨占全年降水比例超(chāo)六成,梅雨量的多少也往往直接影响当年的旱涝情况。一旦出现极端性降水或者“少梅”等现象,对农业的压力不小。
“相较于(yú)集中降水,我更担心干旱(gānhàn)对农作物的影响。”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周伟军说,以杭州为例,今年以来,雨水总体偏少。
“春旱不算旱,夏旱丢一半。”周伟军表示,眼下是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农作物的(de)播种出苗、生长季节,如果梅雨季出现“少梅”情况(qíngkuàng),再和伏旱连在一起,可能(kěnéng)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。他建议,农户近期要因时制宜,并提前做好农田的水分管理,保持沟渠(gōuqú)畅通。
通常,浙江在梅雨季结束(jiéshù)后,就会和高温天气“无缝衔接”。
今夏形势(xíngshì)如何?“从目前看,未来三个月天气情况(tiānqìqíngkuàng)较复杂,不确定性很大。”雷媛坦言,这样的不确定性,与(yǔ)赤道中、东部太平洋的海温息息相关。
今年初,赤道(chìdào)中、东部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(piāndī),出现了短暂的拉尼娜状态。而(ér)随着拉尼娜影响减弱,海温逐步回归正常状态。“但接下来,海温如何演变,到底是(shì)偏暖还是偏冷,各大气象机构仍存在较大分歧。”雷媛表示(biǎoshì),这给判断未来(wèilái)天气走势带来了难度。比如,一旦海温偏冷,可能使台风路径更容易往华东沿海一带靠近,给我省带来更大影响。
不过,有一点可以确定的(de)是(shì),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,今夏的“烤验”注定(zhùdìng)不会少。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《2024年(nián)全球气候状况》报告,2024年是175年观测记录中最热的一年。全球变暖趋势加剧,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、频率更高的特点。
省气候中心预测,今夏我省干旱、洪涝(hónglào)、台风并存。其中,盛夏将有(yǒu)较强高温热浪,高温日数偏多或明显偏多,会出现40-42℃的极端高温天气(tiānqì),有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的可能性。
“今夏极端(jíduān)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多发,气象灾害偏重,各(gè)地各部门需提前防范,做好准备。”雷媛说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